标签:
交通经济 | 发表时间:2012-05-17 19:23:27 | 更新时间: 2023-11-13 10:56:37 | 阅读数:390 | 评论数:0 | 字数:923
本文2012-05-17 19:23:27首发于新浪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8f985701014bg1.html。
0.
昨天的一篇博客——《
先有交通量还是先有车道数? 》,在文末贴了一张图片(见下图),其中的“形同虚设”的观点@猪家的钊 的似乎并不认同。

本着求同存异和学习的原则,思考了些,发了几条微博。
2011年12月29日,曾经写过一篇名为《
可研中的交通量预测[由评估想到的] 》的博客,因此,这篇博客就叫做《再谈可研中的交通量预测》。
1.
以北京的城市道路设计为例,可研前面的方案设计,没有明确要求交通量预测;再前面有规划方案,也没有包含交通量预测的内容;从规划方案到方案设计,道路横断面被研究了千百遍,甚至横断形式已经被规划部门批复认可了,可研的时候却明确要求包含“交通量预测”的内容,难道不是“形同虚设”?
2.
设计一条城市道路,横断面往往取决于拆迁难度和拆迁量,即使红线确定了,但遇到建设单位难以应付的土地产权拥有者,或者领导不想拆的建筑,想要按红线实施也是难上加难。所以经常会遇到一条道路的某一段被收窄的情况,这个时候,往往要求交通量预测“自证清白”,即由道路断面倒推交通量。
3.
就算是需要做交通量预测,但是可研一般由市政设计院来做,可怜的前期费用不可能单独委托去做交通需求的研究,城市交通模型的不公开又不可能有低成本的预测途径。一两个人做的交通量预测,想要实施大规模的交通调查,建立完整的交通模型,不是做梦就是发疯。这种情况下,胡编乱造也是万般无奈之举。
4.
从可研编制单位,到评审专家,到给钱的发改委,对交通量预测都是只注重“有无”和“结论是否可行”,对模型的精度、基础数据的合理性没什么要求。本人参与过一些可研的评审,交通量预测部分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概念错误和前后不一致之处随处可见,明显可见交通量是“拍脑袋”的结果。
5.
做过杭州一个项目,由我们提供设计方案,当地规划院通过运行已有交通模型返给我们交通量数据,然后我们再计算设计方案的建设规模与交通量是否匹配。虽然还是有“自证清白”之嫌,但是只要运用到了完整的交通模型计算,节省人力物力开支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当然这是市里的重点项目,才会有城市交通模型的维护部门配合,如果是一般的市政道路项目,恐怕是我们连交通模型在哪里都搞不清楚。现在几乎所有的省会城市都有自己的交通模型,但是做项目的时候几乎没有见过它们的影子。花费大力气做出来的模型,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