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笔记 | 发表时间:2022-03-07 19:25:33 | 更新时间: 2022-03-07 19:25:33 | 阅读数:515 | 评论数:0 | 字数:1059
豆瓣地址: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4858982/
其实有些莫名其妙,看到
“彷徨”这两个字,总使我想起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
“惶恐滩头说惶恐”这一句来。其实这俩并没有什么关联性,可能只是觉得“彷徨”和“惶恐”对我来说都是比较高级的词,读起来很能触动我的某些的感动的吧。
在网上查阅了些《呐喊》、《彷徨》创作背景,《呐喊》收录的是1918年-1922年创作的小说,其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后,ge'ming情绪高涨,弃医从文试图唤醒国人的鲁迅,自然要发出
呐喊的声音;而《彷徨》中的小说则是1924年-1925年创作,其时ge'ming陷入低潮,
军阀混战,内忧外患,复古势力对新文化运动进行疯狂的反扑,先进的知识分子中有右翼开始分化出去,中间派处于动摇彷徨的状态。比起《呐喊》,《彷徨》更多的描写了知识分子的题材。指出那些处于中间状态的知识分子是正直的,却又是软弱的;他们充满理想,却又缺乏毅力。他们曾经和封建势力战斗过,可是没有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所以他们处于苦闷之中,这是鲁迅在"五四"退潮后对知识分子出路和寻求新的思想武器等问题的思考。(via
百度知道)
这一本鲁迅的小说集中,读过的只似乎有《祝福》,就是有
祥林嫂那一篇,也是上学时课本上读的,然而课本上的也许是节选。其余的10篇,《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通通没有在课本上出现过,我也就通通没有读过。《彷徨》的小说的进课本的比例比起《呐喊》来小了不少,大概是因为对反封建来说不够“激烈”吧。
读鲁迅的小说,不管是第几人称的,大部分(除了《故事新编》里面的小说外)多少能看到作者的影子,有些他是小说中故事的讲述者,有些是参与者,有些甚至是主人公,有些更甚至使人觉得简直是
自传体小说,再有甚者看起来不像是小说而是散文。鲁迅是没有写过长篇的,在他的作品里小说站的比重也不大(就目前我的了解只有三册)。
说个题外话,原来我总记不住鲁迅出生于哪一年,1936年逝世是记得清楚的,10月份甚至都能记起来,只是一直记不住哪一年出生。连续读了几本他的小说后,终于记住了他出生于1881年。记住这一年还用了一个技巧就是记住他比我大101岁,只要记住这一点,想要忘掉都是很难的。
初稿于2022-03-06
读《彷徨》的时候,大约是读的太快太沉浸了,并没有怎么发微博,仅仅有1条:
02-27 16:44 原来鲁迅《彷徨·祝福》里的祥林嫂,才『四十岁上下』的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