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笔记 | 发表时间:2022-02-07 10:50:11 | 更新时间: 2022-02-07 13:40:39 | 阅读数:607 | 评论数:0 | 字数:1879
豆瓣地址: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952601/
这本书是在去年12月10日买的,其时心情低落,为了散心到某购物中心玩。那个购物中心有些冷清,转到地下某层的时候,发现有一家书店,书店/书摊之类对我是有莫名其妙的吸引力的,于是就进去转了转,xk买了《简爱》,xy买了他爱看的书,我则选了两本鲁迅的书,一本是《呐喊》,另一本就是《朝花夕拾》。在书店买书都是不打折的,很贵。
鲁迅的书,正经看过的只有《鲁迅杂文集》(且猜测大概不是鲁迅生前出版的,是后人选的吧。)、《
两地书》。和鲁迅有关的,还有也是后人搞的所谓许广平的《
我与鲁迅》。
新买的这两本《呐喊》、《朝花夕拾》算是鲁迅生前就出版的,很有名气的吧。其中《朝花夕拾》是散文/杂文集,《呐喊》是一本小说集。
由于
处于低谷的原因,没有什么心思读书,读的很慢也读的很痛苦,拿起书看不了几行字就会丢在一边,十几万字的一本不算厚的书,感觉读了很久很久总是读不完。
可是终于还是读完了吧,读完了也就要完成自己立下的flag,写上一篇读书后记交差。
其实我作文很烂,更不会写读书笔记也不会写读后感,去年及以远写的那些所谓的读书笔记/后记/随记之类,现在看来要么是无病呻吟要么是胡乱拼凑,只因为是由读书引发的,所以才都归在“读书笔记”类别里面。
“言归正传”吧,说一说这本《朝花夕拾》。
把这本书命名为“朝花夕拾”——原来叫“旧事重提“,顾名思义,是回忆录式的散文。只是全书又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朝花夕拾”,第二部分是“投枪匕首”,又和“朝花夕拾”没有什么关系了,不知道这是不是鲁迅当时出版这本集子时就有的样子。
“朝花夕拾”部分里,最熟悉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这都是上学时候课本上的文章。还有一篇《阿长和三字经》,印象中有读过,只是好像不是在学校的课本上。
后半部分“投枪匕首”,最熟悉的是《记念刘和珍君》,这《记念刘和珍君》上学的时候是背诵过部分段落的,而且有许多句子,比如“真的猛士”、“沉默啊沉默”云云的句子,已经深深地刻在脑子里了。
这一两年,鲁迅的文章在学校课本上进进出出,舆论有些讨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我觉得支持进课本的还是占了主流的吧。我觉得还是要让现在的学生多读鲁迅,多一些批判精神才好。
初稿于2022-02-07
下面这些,照例是读书过程中发在微博的一些文字,收集如下:(下划线为原文引用)
01月08日11点52分: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via 鲁迅《朝花夕拾·小引》
鲁迅的文字天然对我具有吸引力,读第一段话就这么舒服。已经好多天没有正经读书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和《呐喊》也已经买了许久,但是就是没有打开读的勇气——是的是勇气,但是我并不知道害怕什么。
01月08日21点52分:
当我失去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填充以报仇的恶念!via 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
鲁迅恨猫,是因为猫吃了他所爱的隐鼠。我又该恨谁呢,除了我自己?鲁迅为了它爱的虚鼠(应为”隐鼠“)寻猫复仇,而我要去寻谁复仇了,除了我自己?
01月15日10点06分:这句话,让我想起了那个著名的“两棵枣树”,是不是也有什么渊源呢?——鲁迅《朝花夕拾·无常》
三棵树好像就是模仿“两棵枣树”来的吧……唉:-(

02月02日11点35分:鲁迅的《朝花夕拾》里有一篇《论“他妈的”》,说“他妈的”是所谓“国骂”。对于这一点我是有点儿迷惑的,直到看到“……本可以放笔直干的,然而终于改头换面,从‘国骂’上削去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又改对称为第三人称者,……”才明白,就算是鲁迅,也不好意思把国骂直接写出来,还得是改头换面才行的。
02月02日11点53分:『
文人究竟是敏感人物,从他们的作品上看来,有些人确也早已感到不满,可是一到快要显露缺陷的危机一髮之际,他们总即刻连说“并无其事”,同时便闭上了眼睛。这闭着的眼睛便看见一切圆满,当前的痛苦不过是“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于是无问题,无缺陷,无不平,也就无解决,无改革,无反抗。因为凡事总要“团圆”,正无须我们焦躁;放心喝茶,睡觉大吉。再说费话,就有“不合时宜”之咎,免不了要受大学教授的纠正了。呸!』——鲁迅《朝花夕拾》之《论睁了眼看》。
02月02日12点39分:鲁迅在100年前(1927年),就已经在评论眯眯眼这事儿了。(《朝花夕拾》之《略论中国人的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