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无此鸟的博客
跳过导航链接
485·读《中国大历史》后记

标签:读书笔记 | 发表时间:2021-09-03 20:32:00 | 更新时间: 2021-09-06 11:09:21 | 阅读数:604 | 评论数:0 | 字数:1383

豆瓣地址: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15699/ 今天上班路上,想着该写这本书的读后记了,在思考写什么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几句话,也不是读这本书得出的结论,是最近这一段时间读书的感悟吧:1. 历史是有态度的;2. 历史由胜利的一方书写;3. 历史≠事实。——最近读书杂感。 连续补了3篇读书后记,也算略有成就,今天又恰逢周五,想着是否可以休息一下,今晚就不写了。然而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并且明明知道越有时间写的概率反而越小,那不妨再逼迫一下自己,所以也就写了。但是,还是给自己做了个小小的补偿,今晚没有吃草,而是去吃了碗螺蛳粉。 从今年4月份读《万历十五年》(读后记在这里)开始,之后6月份读了《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记在这里),8月份读完《中国大历史》。“大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书,也就计划读这三本了。就目前的印象,如果要将这三本书排个序的话,《中国大历史》最好看,《万历十五年》次之,《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居末。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读后记里,抱怨过黄仁宇的中文用语,说它晦涩难懂。然而这本《中国大历史》情况似乎又好了不少,不清楚之中的缘故。 《万历十五年》主要讲的是明朝万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前后几年发生的事情,相当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点的特写——虽然也是用的其所为“大历史”的观点;而《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主要是讲资本主义在欧洲美洲萌芽和发展的过程,和中国历史的关系不大;这本《中国大历史》,则可能是黄仁宇何以被称为“大历史学家”的“正名”之作,是他用他发明的“大历史”(macro-history)这个概念,用他所谓“技术”的角度,将中国有记录以来的历史,用短短二十几万字,来讲明白。 谈何容易。限于篇幅,黄仁宇肯定是舍弃了许多有价值的素材。即使他在序言中说“我写的历史是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然而,正如我在前面写的那几句话,历史总是有态度的。 据说研究明史的职业历史学家都对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嗤之以鼻,火起来是因为某部电视剧。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爱好者来说,他的书足够有意思就够了,不管他的历史观点如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能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历史,也总胜过只听过一种声音。 最后,记录几个脑子里有印象的观点吧,毕竟这本书也是20天前就读完了的。 一是,何以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大部分时间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并没有像欧洲那样分裂的稀碎?黄仁宇的观点是地理原因,也即“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农业形态的官僚体系”。一个大帝国,能够有足够的能力赈灾、安民、地抵御外敌入侵。 二是,一个帝国生存的关键是税收。帝国衰落、崩溃的原因往往是无法收税,或者收税成本太高。 三是,中国一直是一个夹心潜水艇面包,缺少一个中间阶层,广大的农民阶层和官僚阶层一直没有有效统一起来。中国的历史也是统治阶层不断的用各种方式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历史。 四是,王安石变法,错在领先于时代,不是“法”不好,是时代还没有准备好。 五是,将秦开始的帝国时期,称秦汉时期为第一帝国,隋唐及宋称为第二帝国,宋之后的元明清是第三帝国。这种划分方式在正统历史书中是难得一见的。

初稿2021-09-03

版权声明:本文由@查无此鸟创作,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除非注明,均为原创文章,请在转载时注明来源,并完整保留本段声明。本文地址: https://justalittlebird.cn/blog.aspx?id= 2021-09-03



本文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昵称或评论内容不允许为空!邮箱可不填,但建议填写以备联系,邮箱将不显示在评论中。) 昵称 邮箱

查无此鸟的博客

Copyright©查无此鸟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t5lyg@126.com

其他链接

卢昌海的网站 | 鱼の后花园博客) | 新交通人的技术闲谈-知乎 | FROYOs Blog | 博客园 | 鸟哥Linux | 蜂鸟的小窝 | 大眼仔

AutoCAD.NET: Kevin K | 大非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