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无此鸟的博客
跳过导航链接
453·《<徐耀赐:波形梁与混凝土护栏设计>讲座》学习笔记

标签:交通工程 | 发表时间:2020-11-02 20:47:17 | 更新时间: 2022-02-10 15:54:58 | 阅读数:797 | 评论数:0 | 字数:2103

首先需要澄清,本鸟肉身并没有参加这个讲座,是武汉理工大学的守护交安天长地久公众号在今天发布了徐耀赐教授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道路安全研讨会的《波形梁与混凝土护栏设计》讲座的内容整理,包括PPT和讲解的文字版。这篇博客只是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学习笔记。 徐耀赐教授是台湾省逢甲大学运输科技与管理学系副教授,是交通安全方面的专家。徐教授知识面很广,且研究深入,近些年与大陆的交通工程界有很多交流,近期还由人民交通出版社还出版了《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理论基础》,为大陆交通工程尤其是交通安全的进步做出了很多贡献。 徐教授在这次讲座里主要介绍了基本观念、波形梁护栏结构、波形梁护栏与车辆撞击、实车碰撞测试(FSCT)、波形梁护栏设计、中央分向护栏、波形梁护栏端部处理与锚固、混凝土护栏等几部分。PPT共320页。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他了,他经常在微信群里发自己的PPT提纲,动辄以千页计,其知识积累可见一斑。 全文就不在这里放了,太大,文章在这里。我将微信文章截了个屏有77兆,我这网站这点儿带宽和流量怕是承受不起。贴一个大纲的图片吧。

本鸟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终于将这个PPT看完了,写点儿笔记吧:
  • 徐教授所指的W型护栏,大陆叫波形梁护栏,现行规范是《波形梁钢护栏》(GB/T 31439.1-2015、GB/T 31439.1-2015),设置原则一般参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
  • 绝对安全与相对安全:安全设施是相对安全的,不能达到绝对安全。
    徐耀赐:那我们看钢板护栏对车辆的拦阻、导向功能,以及相对安全和绝对安全,交通安全设施里面有很多安全的概念,但它不是绝对安全。绝对安全,我举个例子,就比如说铺面,铺面要保证绝对安全,不能有震动,不能有高低差,这个时候就绝对安全。但是护栏呢,它一定是相对安全,因为如果没有护栏,车辆跑出去则必死无疑,而有护栏至少有存活机会,所以说护栏是相对安全概念,很多交通安全设施也是如此,所以要区分开。为什么是相对安全?因为你只有在低角度撞击的时候它才会发挥功用,低角度大概是20至25,护栏才会有功效。如果是高角度,那完全没有用,还有撞上去之后,立柱会有限度的往外倾,那么横梁会产生侧向位移,还有中间的防阻块。
  • 护栏能防住的是低角度的撞击,20°~25°。
  • 大陆的防阻块偏弱,徐教授认为大概是从日本学来的,但是大陆大型车、重车比较多,比较弱的防阻块可能起不到作用。
  • 护栏的设计,要防止车辆翻覆。
  • 徐教授认为,分向和分隔不一样,分向是分开两个不同方向,车辆相撞是对撞,如果是分隔,车辆相撞是侧撞。
  • 刚性、半刚性、柔性护栏比较表:
  • 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立柱打不下去,可以增加几个防阻块,让立柱向后延伸避开不能打入的位置,但是最多三个防阻块,不能太多。
  • 端头:外展埋入式端头已被淘汰。因为车辆撞击后容易翻车。
  • 碰撞实验这一部分,一掠而过了。一则看不太懂,二则自觉作为交通工程师,重在应用,对于其基本原理,大概了解就行,不去深入研究了。
  • 徐耀赐:台湾的规范提到:缘石和护栏同时使用时,缘石面不能较护栏面更接近车道,事实上不是不宜而是不应该,缘石本身没有保证行车方向功能。这与国内规范不同。国内规范中央分隔带护栏,需要考虑C值,因此会出现缘石比波形梁板更靠近车道的情况。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图6.2.7-2
  • 防撞端头: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6.5.1-1规定,未进行安全处理的位于公路净区宽度内的路侧护栏,其上游端部应设置防撞垫或防撞端头,下图为一实例。 另外补充的是,上图中端头设置了斜拉索,作用是防止波形梁上翘对车辆造成损伤。近些年,车辆撞击波形梁护栏,波形梁板插入车体造成伤亡的新闻屡见不鲜。该PPT的90/91/92/285页均有实例。 下面还有一种防撞端头,虽然可以避免梁板穿透车辆,但是容易翻车,也是不推荐的。
  • 在这个PPT里,终于弄懂了什么是新泽西护栏,以及与现在推荐使用的混凝土护栏的区别。简单的说,就是尺寸的差别:
    徐耀赐:早期的美国公司希望车辆撞到混凝土护栏,不要翻车,不要产生大伤亡,所以发展这种NJ,底下垂直面五公分,斜度55度和84度,后来美国政府实验发现小型车撞了容易翻车。之后就变成新泽西,垂直尺寸变低,变成25公分,小型车翻覆的比例就降低很多,但是还是有差不多有十辆会有超过两三辆小型车翻车,所以后来又变成F Type,那么F Type变成18公分,角度一样,底下角度55度,后来德州发现仍旧很麻烦,所以干脆用一个固定斜率式,它的原理是能量转换。
  • 徐教授对于国内常用的分隔栏杆是持反对态度的,他认为各位如果出国去的话会发现其他国家没有隔离栏杆,这个只能针对行人,但是不能针对车辆,无法阻拦车辆,中国的隔离栏杆可以转为低型护栏,在日本、美国都有,那是可以移动的,对市区景观也好,低型护栏在大陆发展绝对是可以的。他所谓的低型护栏类似混凝土护栏,只不过高度较低,高度大概40-50厘米。
这个讲座的信息量很大,值得多看几遍,以及在实际项目中参考和运用,因此写了这篇博客,以备查阅。 各位有什么想说的,也可以在下面留言交流。

版权声明:本文由@查无此鸟创作,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除非注明,均为原创文章,请在转载时注明来源,并完整保留本段声明。本文地址: https://justalittlebird.cn/blog.aspx?id= 2020-11-02



本文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昵称或评论内容不允许为空!邮箱可不填,但建议填写以备联系,邮箱将不显示在评论中。) 昵称 邮箱

查无此鸟的博客

Copyright©查无此鸟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t5lyg@126.com

其他链接

卢昌海的网站 | 鱼の后花园博客) | 新交通人的技术闲谈-知乎 | FROYOs Blog | 博客园 | 鸟哥Linux | 蜂鸟的小窝 | 大眼仔

AutoCAD.NET: Kevin K | 大非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