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交通工程 | 发表时间:2020-10-23 18:35:18 | 更新时间: 2020-11-02 07:57:26 | 阅读数:750 | 评论数:1 | 字数:1743
2016年的时候,有个同事到西安出差,在某书店淘到一本《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与设计》。这本书是1988年5月出版(从书中内容推算,原书出版于1977年或1978年),作者是日本交通工程研究会,译者是杨春华、刘璟。这是一本32开本的250页小书,纸已经泛黄了,定价仅1.8元,同事花5块钱买回来的。他将这本书送给我,我如获至宝,然而还是在办公室的书架上搁置起来没有读,算是束之高阁了。
国内的交通工程若从来源上讲,大概可以分成东洋和西洋两大派系。我国的交通工程从东洋学到了不少东西,这本书应该是比较早期的一本资料,不清楚之后有没有再版。
这本书的序言用的是原书序,写于1977年,读完觉得和一般同类书的序言不同,特别是
编写方针部分,可谓句句皆是大实话。尤其作为改造过130多个交叉口的本鸟来说,成功就成功在“因地制宜”,失败也失败在“教条套用”,因此十分认同其观点。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抄在下面,供大家学习。
《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与设计》原书序
道路由许多平面交叉路口联结而构成道路网。道路交通在平面交叉路口,通过反复的分流、合流及交叉,可以联结起、终点,从而扩展到广大范围。
此外,交通事故约58%(在城市约66%),集中发生在平面交叉路口处。而且在大城市的中心区,有1/3的旅行时间被"滞留"在平面交叉路口处。平面交叉路口在道路交通上成为"瓶颈"。所以,怎样把平面交叉路口设计得合理、有效、方便,对提高整个道路网的安全与效率有很大影响。
可是,过去有关道路方面的调查、研究、规划等,很长时期多只以路段为中心。在多数场合,人们认为平面交叉路口只不过是两条道路偶然相交形成的产物。由于这种肤浅认识,则从技术角度考虑得很少。
自昭和30年代的后半叶到40年代初,在汽车化急速发展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交通事故年年增加,所谓"交通战"的争论非常激烈,道路交通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此时,人们提高了认识,认识到应当确定平面交叉路口的适当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及加强安全措施的必要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于1969年交通公程学会,以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设计为学术讲座的主题,据此,笔者等数人汇编了《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设计》讲义。并多次再版,以满足广大实际工作者及大学讲课等需要。对提高道路的关心与认识和修订《道路构造令》等工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本书刊行以来,在相当时期内又进行了各种调查研究,并对实际使用时肯定评价的事例也有增加。在这些系统的调查、研究和实例等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其目的是为了向1975年交通工程研究会组织的研究平面交叉路口委员会提供新资料,以便进行讨论、研究等工作。
本书由六章构成,是在上述委员会领导下分别执笔写成。第一章及第二章主要叙述了有关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设计和运用方面的基本而重要的事项。第三章是安全措施;第四章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第五章是几何构造等;第六章是关于交通信号与交通的管制、运用方面的叙述。
本书编写的方针,首先是以原理、原则在实地的应用为重点,尽量采用实际的内容。例如,对新建平面交叉路口,有沿途原有土地的利用问题,对现有道路限制条件较多,能够完成自由规划的情况非常稀少。因此,认为只按原则去论述其意义是不大的。
第二,应当避免用统一的、标准的交叉路口的形式来表现,拿几个代表方案来到处套用。须知每个平面交叉路口的地区特性、交通现象、道路条件等都是不同的,其规划设计应结合每个平面交叉路口的实际情况,应采用所谓"量体裁衣"的方式分别处理。在路口的规划设计与运用方面,应从整体考虑,并必须留有余地。
第三,关于交叉路口的功能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与以往的概念不同,也提出了新的方法,这些可以做为今后修订标准的基础。
总之,在日本对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现象、规划、设计方法等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只是近十几年的事,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今后探索清楚。且由于笔者执笔时受时间的限制,有许多意见未能充分表达出来。对于这些问题还要继续充分地反复推敲。
昭和52年11月
平面交叉路口委员会
委员长 吉冈昭雄
注:
1. 昭和52年即公元1977年。
2. 加粗字体是本博主所为,原书未加粗。
3. 豆瓣条目地址在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232745/
4. 本书封面、原书序扫描图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