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笔记 | 发表时间:2020-05-02 09:37:12 | 更新时间: 2020-05-08 18:01:18 | 阅读数:676 | 评论数:0 | 字数:2782
本书豆瓣地址: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710974/
2020-04-08
01. 读至13页。
2020-04-09
02. 这本《牛棚杂忆》是读的季羡林的第三本书,前两本分别是《清华园日记》、《留德十年》,其实对于接下来要读的这本书,是有些拒绝情绪在里面的。是不愿意读“悲剧”,或者说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情绪。所以,其实在3月22日就已经翻开读了,偶然原因丢在了车里,一直就没拿。这期间读完了一本ASP.NET的基础教程,心想无论如何也要把这本书读下去了,才又下定决心继续读。
03. 季羡林在序言中,也提到了他其实不想写,也是在等别人写。但是等了这些年(1992年),并没有人写。他也怕这段历史在时间的流逝中被遗忘——因为整个社会都对这十年讳莫如深不愿谈及,所以他不得不自己动手来记录了。
04. 荒唐呀荒唐!用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是理解不了的!
2020-04-13
05. 读至33页。
06. 莫名不想读。
07. 第五节名曰“快活半年”,是活用的泰山的“快活三里”——说
泰山上有一个“快活三里”,意思是在艰苦的攀登中,忽然有一个长达三里的山路,平平整整,走上去异常容易,也就异常快活,让爬山者疲惫的身体顿时轻松下来,因此名为“快活三里”。
季羡林写文章,至少在我看的他这三本传记里,经常改造一些成语、俗语、典故来用。信手拈来,好不容易的感觉。
08. 讲到一个季羡林他们作为“老九”帮农民收麦子的故事。因为雨水多,他们作为“老九”辛苦劳作,雨一来就跑出来把麦子用油布盖上,雨一过再把油布掀掉,不论白天黑夜。然而农民却没有一个出来的。那时他们正在通向天堂的人民公社里吃大/锅/饭,谁也不肯卖力。季羡林实在想不通,这样一些人拿什么来教育他们呢?
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的积极性如何,当然和他本身有关系,但是大部分还是决定于这个人所处的角色,以及他所在的团队/集体对于这个角色的定义。人终归是一个社会性动物,制度的影响是占绝对地位的,作为一个个人,无力和制度作对。
09. 我的父母的年龄,在彼时也是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样子,他们其实也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母亲给我讲过他们作为学生串//联的故事,什么坐火车不要钱,什么去天//安//门//看毛///主/席/之类。但总起来说,他们对于那个时期讲的并不多,讳莫如深吧,看得出来不愿意提及。
2020-04-14
10. 昨日读至90页。
11. 季羡林用他的亲身经历,及其详尽的、客观的——甚至不带有任何感情的——描写了他自己被“批//斗”的过程。触目惊心。
12. 矛盾分敌我矛盾。
但是划分敌我,划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个权力掌握在谁手里呢?我真有点说不清楚。还有很多事,季羡林都想不明白说不清楚,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来。
13. 抄//家的时候,季羡林
说我悲哀吗?是的,但不全是。说我愤怒吗?是的,但不全是。说我恐惧吗?是的,也不全是。说我坦然吗?是的,更不全是。总之,我是又清楚,又糊涂;又清醒,又迷离。
14. 季羡林是差一点自//杀的。安眠药已经准备好了。地点选在了圆明园,因为这地方人迹罕至。候选地点有西山、清华园、家里等等,都被否定了。就在他准备好离家前,被红//卫/兵抓去批//斗了。完事之后,他发现竟然也是可以忍受的,便断了自//杀的念头。
2020-04-15
15. 昨日读至111页。
16. 个人总是无法阻挡历史的潮流,即使不沦落到乌合之众的地步,也最好是接受事实,默默忍受。季羡林为了活下去,在阳台加练喷//气//式,对批//斗他的人折磨他的人的顺从和不反抗,拼命干活儿,都说明了,只能忍受。讲理是没有用的,反抗更会适得其反。
17. 那不是人的社会,是禽兽的社会。
18. “人类忍受灾难和痛苦的能力,简直是没有底儿的,简直是神秘莫测的。”
19. 书中在介绍批//斗的时候,提到了彭/佩/云。这个名字我是熟悉的,在小时候的新闻里经常能听到。所以在看到她在批//斗时的处境,竟然有了感同身受的感觉。网上查了下,她在当时是清华副书记,后官至副国级。不知道她在后来的岁月中,是怎么看待这些“小将”的。
2020-04-16
20. 昨日读至127页。
21. P128“……是解放前在燕京大学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地下工作的穆斯林老同志,趁着监督劳动的工人不在眼前的时候,低声对我说:'我们的命运看来已经定了。我们将来的出路,不外是到什么边远地区劳改终生了。'这种想法是有些代表性的,我自己何尝不是这样想呢?”
22. 读这本书,看了太多恶的东西。野兽之恶,是为生存;人之恶,是为了什么?人之恶,没有底线,比你想象的极限还要恶上一万万倍。读这本书,每天不能读太多,太伤心了。
2020-04-17
23. 昨日读至150页。
24. 季羡林在书中多次提到时任北大校长兼党委书记陆平。
陆平(1914-2002),男,原名刘志贤,又名卢荻,吉林长春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至1937年在北京大学教育系学习。1957年10月至1960年3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57年11月起任北京大学党委第一书记。1960年3月至1966年6月,兼任校长。1966~1975年期间受到诬陷和迫害,被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1975年7月重新工作,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后改为航天部)副部长、部党组副书记。1983年6月历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 离职休养。2002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via 百度百科
结局也算是好的吧。
25.
“张国祥”全书出现过的唯一的一个“小将”的全名。我很想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但是网上找不到相关信息。
2020-04-18
26. 昨日读至175页。今日上午读毕,共195页。
27. 本书时间线
- 1946年~1966年,北大东语系主任。
- 1965年秋~1966年6月4日,昌平南口村,参加社教运动,任副队长。
- 1967年夏秋之交,上山(井冈山——北大一个“革//命”派系)。
- 1967年11月30日,被抄家。
- 1967年冬~1968年春,接受批斗、劳动改造。
- 1968年5月4日,大批斗。
- 1968年5月5日~5月底,昌平太平庄劳动。
- 1968年5月底~1969年旧历元旦前,牛棚关押、劳动。
- 1969年旧历元旦前~1969年秋,“半解放”回家,在四十楼学习。
- 1969年秋~1970年旧历元旦,在延庆新华营接受劳动再教育。
- 1970年旧历元旦~,在三十五楼看门,直至恢复组织生活。
28. 三个问题:吸取了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过去了没有?受害者舒过愤懑了没有?恐怕答案都是
没有。
29. 《牛棚杂忆》初稿写成于1988年3月4日~1989年4月5日,定稿写成于1992年春至6月3日,1998年首次出版。
完成于:2020年04月19日
发表于:2020年05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