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交通工程 | 发表时间:2012-05-15 10:59:27 | 更新时间: 2020-02-13 10:48:12 | 阅读数:487 | 评论数:0 | 字数:1194
本文2012-05-15 10:59:27首发于新浪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8f9857010148sh.html。
0.
昨晚在某专业QQ群里面,与同行们交流,说到了智能交通,之后,将我在交流中的主要观点写在了微博里,并引发了部分随想,引起了一些讨论。
1.
现在看来,智能交通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就是被交警的需求牵着走,变成了交警的“智能执法”工具,而没有发挥出智能交通的功能。可是,除了闯红灯抓拍、卡口、交通情报显示、停车,现今的智能交通还能做些其他的什么吗?
对于这个观点 @孙鹏its 回复说:空间上的道路渠划和时间上的信号控制。以及平台层面的指挥调度,数据挖掘,仿真系统,辅助决策。这些尽管很少很难但却是真正的智能交通。
2.
其实,我还是比较看好智能交通这个行业的,而且期待着这个行业的发展,能够与传统的交通工程行业形成互相的促进。如果传统交通设计与智能交通设计能够结合起来,定能助力中国城市交通难题的解决。
对于这个观点 @曾正文 回复说:举双手赞同。
3.
城市道路的情况千差万别,即使智能交通的设备商们有了十分成熟的集成方案,但是因为城市道路的多样性以及城市交通的复杂性,设计在智能交通项目从方案到实施的过程中还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是很期待着设计单位能能够积极参与到智能交通设计中去,完善城市交通工程设计行业的发展。
4.
传统的交通工程设计与智能交通设计之间的隔阂在什么地方呢?不同的资质要求?没有既懂土木设计又懂机电、自动化设计的综合性人才?是传统设计单位的思路没有放开,还是智能交通行业还没有发展的足够壮大引起他们的注意?
5.
前几天与院领导聊天,他们竟然不懂“绿波带”这样一个在交通行业可谓家喻户晓的概念。感慨“隔行如隔山”的同时,也反思,附着在市政道路设计上的交通工程设计,如果甘于做附庸的话,恐怕真的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这个观点 @曾正文 回复说:精细化的数字时代越来越需要技术型的社会管理人员,各行各业都一样!粗犷式的外行管内行只能使社会建设落后于时代要求!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上,道路设计是交通设计和管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交通设计是道路设计的道路基础服务的完善和提升,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的完美结合能够创造高质量产品!但是目前的大部分道路设计人员都缺乏相应的交通设计经验或交通服务体验,交通设计人员对道路设计中的交通道理理解不透,道路设计和交通设计人员都缺乏交通管理知识,交通规划人员对交通运输理论的认识未能与区域发展结合等都是造成当前交通运输客观问题的重要原因!
@v蕭爺v 却提出了疑问:绿波带 能为设计院创造什么价值?对于@v蕭爺v 的这个疑问,我想也正是传统交通行业与智能交通行业如何协调发展的疑问,如果智能交通不能给传统交通行业创造/或分劈出可观的利润,确实难以引起传统设计院的重视。哦哦,作为一枚交通小兵,也只能讨论到这个深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