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工作记录 | 发表时间:2011-12-07 15:11:15 | 更新时间: 2020-02-14 10:58:36 | 阅读数:375 | 评论数:0 | 字数:617
本文首发于科学网博客,后转载至新浪博客,具体时间为2011-12-07 15:11:15,新浪博客的地址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8f985701010o3t.html 。
看新闻,称“北京建国门桥将改造 重奖85万征集疏堵良方”(见这里),感觉又像是谁拍脑袋想出来的怪招。
知道“通行能力”这个词的人都懂的,一条路、一个交通节点(交叉口、立交桥)的通行能力不是无限大的,都有一个最大值——叫设计通行能力也罢、叫理想通行能力也罢,如此,交通上才有饱和度、服务水平等等概念和计算公式。
在北京如此交通压力下,对某单个交通节点的改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拥堵状况。即使所谓“疏堵”良方能够暂时起到作用,缓解了建国门桥的拥堵情况,但从交通需求的交通上分析,这种“缓解”是持续不了多长时间的。很快,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和出行次数的增长就会抵消其效果——甚至其他拥堵点转移到这里的交通都有可能使改良措施瞬间无效。
所以关键不是修多少路,更不是修多少桥,关键还是从城市用地和交通需求上改变策略——不要再修那么多CBD而把人都赶到昌平、怀柔、黄村甚至燕郊、固安(职住分离);也不要再一边限制着个人小汽车的发展又是提税又是涨价,一边各路宣传工具将拥有小汽车当成是身份的象征、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等等。
以上是从一个职业者和交通参与者的角度对新闻“北京建国门桥将改造 重奖85万征集疏堵良方”的看法,不妥的地方请批评指正,拒绝跨省啊!
